自去年以来,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开始实施三子政策,现在是中国城市化稳步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大规模征地拆迁不可避免。
所以,让我们考虑一下,如果女性在怀孕期间碰巧遇到当地的征地拆迁,腹中未分娩的胎儿能否获得安置补偿?
在以往的征地拆迁而言,这种情况相对罕见,但一旦遇到,就必须面对。未出生的胎儿能否作为法律民事主体获得拆迁安置补偿,值得我们关注。
在讨论胎儿是否可以获得拆迁安置补偿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讨论的是胎儿是否可以像其他自然人一样享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这是判断胎儿是否可以获得拆迁安置补偿的主要前提。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胎儿在医学和法律上都不是一个完整的人。然而,根据自然规律和常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没有其他孕后,胎儿将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自然人。意识到这一点,讨论胎儿的利益更有价值。
必须注意的是,作者发现,人们经常混淆新生儿和胎儿的概念。但事实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医学上,新生儿是指出生后不到28天的婴儿。根据民法典中自然人的规定,新生儿属于自然人范畴,享有相应的民事权利。
也就是说,在拆迁过程中出生的婴儿,有权获得拆迁安置补偿。
由于刚出生不到28天的新生儿可以获得安置补偿,仍在母亲腹部的胎儿能获得同样的拆迁利益吗?
目前,我国关于胎儿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多,《民法典》总则第二章第十六条有少量规定:
胎儿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然而,如果胎儿在分娩时死亡,其民事权利从一开始就不存在。
虽然胎儿不是民事主体,但考虑到分娩后会成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自然人,其利益仍需受法律保护。显然,这种表达想当然地认为胎儿可以顺利出生,但如果胎儿不能分娩呢?本条最后的但还规定,如果分娩时死亡,民事权利能力从一开始就不存在。
这样,在征收拆迁过程中,如果符合保护胎儿利益的情况,在成功分娩后,可以该条款申请安置补偿。
在实践中,征收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即政府发布征收公告并确定补偿标准后,需要进行补偿安置登记,以确定每户有多少人可以获得安置补偿。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将拆迁期间出生的新生儿纳入安置补偿登记范围,那么在此期间未出生的胎儿呢?
本文提到了《民法典》第十六条关于保护胎儿利益的规定。同时,参照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判例,我们了解到:
为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期生活得到保障,通常在征地拆迁中,应将胎儿列为安置对象进行补偿。
读完这篇文章后,一些朋友可能会想,如果你在政府组织拆迁期间怀孕了一个孩子,你能再得到安置补偿吗?一般来说,这是可以的。
但话说回来,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放开了三个孩子,想生几个白,我们这也是为了支持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你不这么认为吗?